财务人员要不要主动参与审合同如何审合同
日期:2024/12/28 15:16:53 / 人气:数据库连接失败(不能使用 '';文件已在使用中。)
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一般合同,都是由公司法务部来审核的,尤其是大企业,都会专门设有法务部门,主要就是帮公司审核各项合同和打打官司。
但是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的法务部门,所以财务通常会被要求代替法务部门参与合同签署的审核。
针对上面的问题,今天就给大家讨论一下财务人员要不要参与审合同?如何审合同?审合同的要点及审核规范等等,特别详细的文章。
1、财务人员要不要主动参与审合同
我这边给大家的建议是:要!具体原因也一起跟大家说一下
这里列举几个事项:
(1)合同未约定发票类型,最后专用发票难取得;
(2)合同未约定发票开具项目及税率,最后取得低税率的发票;
(3)混合销售合同没区分清楚,最后多缴了税;
(4)交货方式没确定好,提前缴了税。
财务如果提前没有对上述这些事情进行考虑,那么后期可能要多缴税,给企业造成损失,同时还给自己招来麻烦。
2、财务人员如何审合同
财务在审合同时扮演的是利益均衡的角色,不仅要控制风险,也要换位思考,尽量促成业务做成。
需要把握以下方法:
1. 合同对方属于垄断企业,财务人员对各项条款能掌握的主动权很低,那就主要做好风险规避。
2. 用现金流和损益角度分别审核合同。
(1)现金流角度
要保证这个合同的现金流是正的(即合同收入金额>采购金额+相关税费+执行合同直接人工成本)。
其中,采购金额和相关税费易于把握;执行合同直接人工成本包括,工资及“五险一金”和销售绩效,需要考虑项目的执行期限和绩效考核,就需要和业务人员、项目负责人等进行沟通确定,不必太过于精确。
(2)损益角度
要保证这个合同的利润是正的(即:合同收入金额>支出金额+相关税费+执行合同企业成本)。
其中,执行合同企业成本包括直接成本、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,这里就考验到财务人员的成本分析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。
当然以上只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下思考方式,但是,有时一些合同表面上是不合算的,但在战略上却有很大的意义,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。
3. 要考虑企业内控和执行成本等隐性成本。
有些合同执行的流程较复杂,涉及到客户、供应商、采购、研发、生产、仓储和销售等多方面,这时企业内控和执行协调的成本就会较高,在审合同时,就要注意这个因素的影响。
4. 要确定合同符合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。
例如,合同是否有立项手续、是否符合预算标准、是否符合公司流程。
5. 要注意收付款时间、收付款方式和收付款账号。
收款时间:越短越好,资金快速回笼。要注意合同中语言表述,验收后3个工作日内付款和验收3天后付款,有的时候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
收款方式:优先选择电汇,其次选择支票,最后选择汇票。商业汇票存在变现难、贴现难、流转难、到期不能兑付等风险,尽量避免使用。
收付款账号:要准确,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。
6. 违约责任条款、知识产权条款、保密条款、不可抗力和争议解决条款等也不能忽视
这些条款需要专业的法务或律师把关,若没有相应人员需要财务审核时,建议财务去尽力把握好。
7. 合同应尽量规避税务风险,最好能作出税收策划。
大家都知道,税务策划是要事先做,合同签订,木已成舟,能策划的空间就非常小。
因此,财务人员要严格审核发票的种类、税率、开具时间、开票内容及规格型号等项目,尤其对于一些特殊事项,例如混合销售和技术转让等内容,提前做好策划,可以少缴税!